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牛腕骨藏品圖,第1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牛腕骨藏品圖,第2張

圖檔授權標示:


牛腕骨
  • 藏品記錄
    • 編 目 號:I04015
    • 中文 名稱:牛腕骨
    • 數 量:1
    • 單 位:
    • 取得方式:捐贈/贈送
    • 到館日期:1995/06/30
  • 採集地理資訊
    • 地層:頭嵙山層
    • 地質年代:第四紀Quaternary
  • 藏品描述
    • 描述:此標本尺寸長51mm、寬38mm、高30mm,為一件水牛的腕骨,為陳春木捐贈,採集地點為菜寮溪流域。腕骨是連結尺骨、橈骨和掌骨之間的連結骨頭,為雙面凹形構造。牛骨化石在臺灣地區和澎湖水道發現的數量很多,與鹿類化石數量相當。此標本為德氏水牛的腕骨,它的體型大,牛角大,寬度由基部向外變窄且向上彎曲,臉部細長,頭部額骨寬,上頷高,臼齒齒冠高,牙齒琺瑯質粗糙且厚。

      在臺南左鎮出土的水牛角化石中,已被鑑定出的有德氏水牛 (Bubalus teihardi)與楊氏水牛(Bubalus youngi)兩種,因水牛角的形狀會依性別與年齡而產生變異,有同種異名的可能,因水牛化石的出土,證明了臺灣曾有野生牛,可以推測當時為草原和沼澤的環境。臺灣水牛為沼澤型水牛,1624年後由荷蘭人從爪哇引進,現存水牛多自中國大陸引進。實際上,現代的臺灣水牛與更新世臺灣的德氏水牛並不相同,德氏水牛已在更新世晚期滅絕。根據中國化石的定年研究,德氏水牛出現在距今約4-10萬年前。